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是指以塑料材質為原料的用于生物、醫藥、醫療等相關學科領域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診斷檢測等相關活動的一次性實驗用品,涵蓋細胞培養支架、細胞培養板、細胞培養瓶、細胞培養皿、細胞過濾篩、細胞鏟刀、血清移液管、超疏水吸頭、離心管、凍存管、過濾器上/下杯、培養基方瓶等。
19世紀70年代,受愛迪生發明的新型白熾燈泡型玻璃罩的啟發,康寧公司開發出各種玻璃器件,并首次應用于實驗室,由于使用成本較高,當時多為重復利用;20世紀初,德國細菌學家朱麗斯.理查德.佩特里開發出玻璃培養皿;20世紀40年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將很多玻璃器件用在傷員的救治中,像玻璃真空采血管就是在這個時候發明的,并催生出了美國康寧和美國BD等全球玻璃器皿生產巨頭。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玻璃耗材易碎、不易銷毀等問題突出,促使人們尋找一種既物美價廉又可以解決如上問題的材料來代替玻璃,一次性塑料耗材應用而生,代表企業是奧地利的格瑞納集團。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目前全球的生物產業分布呈現高度集中態勢,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仍是生物技術開發的主要國家,而隨著相關科研資源與部分下游產業鏈(如部分外包服務)由發達的歐美地區向中國、印度等研發成本較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不斷增長的生物技術產業的新增投資,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場增長迅速,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年全球及中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場從2017年的約6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約95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3%,高于全球市場增速。未來,隨著中國生物產業研究領域的不斷發展,中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認為,我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依賴進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關生物產業的發展。疊加行業生產制造起步較晚,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偏小,且種類單一,研發能力差,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亟需龍頭企業引領行業發展,帶領中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