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細胞,可以感知并響應環境線索或疾病生物標志物,是一種新型免疫療法,通過向患者輸入激活的免疫細胞來實現疾病治療目的,是目前癌癥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工程化細胞是提取人類自身的細胞,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使其免疫性能提升,再輸入到人體內尋找并攻擊病毒。
在發展初期,免疫細胞療法靶向性不足,無法專門針對癌細胞,對人體正常組織細胞具有較大殺傷性,副作用大且療效不明顯。T細胞免疫療法是現階段最受關注的免疫療法之一,但T細胞免疫療法是從患者體內提取T細胞,再進行重編程,對患者T細胞質量有一定要求,且重編程過程復雜,若患者T細胞質量達不到要求,則無法實現治療。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工程化細胞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工程化細胞包括組織駐留型工程化細胞、植入型工程化細胞、循環型工程化細胞等類型,工程化T細胞即為組織駐留型工程化細胞。我國T細胞免疫療法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除T細胞外,我國也有機構在研究工程化B細胞、工程化NK細胞等。紅細胞在人體血液中含量最多,工程化紅細胞可以治療T細胞質量不達標、免疫療法失敗的癌癥患者,理論上來講其應用前景更為廣闊,因此工程化紅細胞療法逐漸受到關注,我國已有機構進入布局。
2021年3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旗下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科學家,通過對免疫細胞進行遺傳改造,使其能夠精確地傳遞抗癌信號到可能擴散癌癥的器官,可以有效縮小腫瘤,并防止癌癥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雜志上。由此來看,工程化細胞在防止癌癥擴散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市場空間仍在持續擴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工程化細胞在癌癥治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人口基數大,癌癥患者數量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人,占全球總數23.7%,因此國家對工程化細胞行業關注度高。“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前沿”重點專項中,納米體系與工程化細胞對重大疾病基因治療藥物遞送被列入,其中包括創建仿生納米體系或工程化細胞的制備技術。從市場、政策、研究機構等方面來看,未來我國工程化細胞行業發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