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是天然的或經基因工程改造的,可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內復制,進而感染殺傷腫瘤細胞或導致腫瘤細胞裂解,但對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的一類病毒。利用溶瘤病毒開發出的腫瘤治療藥物被稱為溶瘤病毒藥物,即溶瘤病毒產品。代表性的溶瘤病毒產品有Rigvir、T-VEC/ Imlygic、安柯瑞、Delytact,其余溶瘤病毒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
到目前為止,全球僅有4款溶瘤病毒藥物上市,分別為Rigvir、T-VEC/ Imlygic、安柯瑞、Delytact,除此之外,其余溶瘤病毒產品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如Pelareorep、Can-2409/ProstAtak、CG0070、E10A、PVSRIPO、V937、OrienX010等。其中,Pelareorep是由Oncolytics Biotech公司開發的呼腸孤病毒,適用于頭頸部鱗癌的治療,已進入臨床3期試驗。
在全球已上市的溶瘤病毒產品中,Rigvir最早在拉脫維亞獲批治療黑色素瘤等多種癌癥,而后在美國、愛沙尼亞、波蘭、白俄羅斯等地被采用;安柯瑞在中國上市后則由于無顛覆性療效、適應癥限制、給藥途徑(瘤內注射)限制臨床使用、在醫院及患者中普及率低等原因,銷量不高;Imlygic先后在美國、歐盟及澳大利亞獲批上市,銷售狀況雖較安柯瑞好,但其適應癥單一,使用量仍極為有限。未來隨著臨床研究不斷發展,溶瘤病毒產品獲批適應癥范圍擴大,溶瘤病毒產品給藥途徑拓寬,醫院、患者對溶瘤病毒產品認知度提高,加之溶瘤病毒臨床應用安全性及療效凸顯,溶瘤病毒產品在全球及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2-2025年溶瘤病毒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溶瘤病毒市場規模將超過2億元。
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由于溶瘤病毒在殺傷腫瘤細胞方面的顯著療效、靶向性、廣譜性等獨特優勢,不僅醫藥領域國際巨頭紛紛開始布局溶瘤病毒藥物的研發,眾多生物技術公司也加入溶瘤病毒市場競爭,促使當前全球范圍內溶瘤病毒產品種類多樣化、溶瘤病毒相關臨床試驗也不斷增多,如2018年強生旗下楊森公司收購BenneVir Biopharm,獲得T-Stealth溶瘤病毒平臺;2019年阿斯利康與生物技術公司Transgene簽署合作和獨家許可協議,使用Transgene專有的下一代病毒平臺Invir.IO™共同開發五種新型的武裝溶瘤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es);2021年2月武漢濱會生物宣布完成6億元融資,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推動公司核心產品重組溶瘤II型單純皰疹病毒OH2注射液的2、3期臨床研究,并計劃在繼單藥臨床試驗之后,開展與多個抗體產品聯合用藥的研究。總體來看,全球范圍內參與溶瘤病毒市場競爭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溶瘤病毒市場競爭將趨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