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導航系統(IGS)以MRI、CT等醫學影像數據為基礎,在術前輔助醫生開展術前模擬,術中跟蹤手術器械并利用三維定位系統對手術器械的位置進行采集和實時顯示,以便于醫生對病人進行導航手術治療,通常由成像模塊、追蹤模塊、顯示模塊三部分組成,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醫療器械。
一方面,手術導航系統需要集成醫學影像、立體定向、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等多項技術,另一方面,手術導航系統需要實時追蹤手術器械位置,快速、準確、安全地輔助醫生完成手術,因此對操作靈敏性、可靠性、成像清晰度等要求較高。
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1-2025年中國手術導航系統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手術導航系統技術最早是在北美及歐洲市場發展起來的,在該部分地區以Medtronic(美敦力)、Brainlab(博醫來)、GE(通用)、Stryker(史賽克)等為代表的企業,在全球手術導航系統市場中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也遙遙領先。
在我國,手術導航系統行業發展較晚,手術導航系統研制能力長期以來都較國外有明顯差距。近年來,隨著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對手術導航系統研究的逐漸深入,國內手術導航系統行業技術取得顯著進步,一方面,國產的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系統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國內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成功拓展了國產手術導航系統的應用領域,研制出可用于成人肺及腹部實體器官穿刺手術的導航設備。
從手術導航系統市場前景來看,得益于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空間定位以及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進步,精準醫學、“2030健康中國”政策的推動,以及微創及無創治療手術行業的發展,我國手術導航系統行業發展前景正不斷向好,未來在國內手術需求量持續增加的情形下,我國手術導航系統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手術導航系統能夠使手術更快速、更精準、更安全,符合當前及未來手術治療需要,且應用領域極為廣泛,在神經外科、骨科、脊柱、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前列腺外科等諸多領域均有極大的應用價值。近年來在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下,手術導航系統行業參與者數量有所增多,市場競爭格局也在發生一定變化,但手術導航系統行業內既有企業及擬進入者仍需加大技術創新,以提高自身競爭力,使手術導航系統更具可靠性、穩定性、靈活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