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偶聯藥物(PDC)是一種新型偶聯藥物,主要由連接子、歸巢肽以及具有細胞毒性的有效載荷三部分構成。作為有效的藥物遞送載體,PDC具有腫瘤穿透性強、免疫原性低、分子量小、生產成本低等特點,是繼小分子靶向藥、單克隆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ADC)之后的又一靶向抗腫瘤藥。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多肽偶聯藥物(PDC)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PDC是一種新興靶向治療藥物,目前全球PDC藥物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截止到2021年底,全球僅有諾華的Lutathera和Oncopeptides的Melflufen兩款PDC藥物實現上市,其中Lutathera是全球第一款PDC上市藥物,于2017年在歐盟上市,2018年,FDA批準其用于治療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s)。
PDC藥物研發適應癥廣泛,涉及到腦瘤、食道腫瘤、卵巢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晚期實體瘤、胰腺腫瘤等。PDC是靶向藥物領域研發熱點,包括Cybrexa Therapeutics公司、英國雙環肽公司Bicycle Therapeutics、日本多肽研發公司PeptiDream Inc等國外企業,以及泰爾康生物、盛諾基醫藥、蘇州天馬醫藥、主流生物等國內企業均在布局PDC藥物市場。
目前全球大多數PDC藥物處于臨床前階段,Bicycle Therapeutics的BT1718、盛諾基醫藥/Angiochem的SNG1005研究進展較快。Bicycle Therapeutics公司于2009年成立,其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平臺,即噬菌體雙環肽技術及多肽化學修飾技術平臺。Bicycle Therapeutics公司研發管線全部布局多肽領域,其中PDC藥物有BT1718、BT5528、BT8009。盛諾基醫藥/Angiochem的SNG1005目前已進入臨床三期,這是國內進展最快的PDC研發項目。
在PDC藥物設計中,Linker、細胞毒素、多肽等是關鍵因素。根據長度、穩定性、官能團等特征不同,Linker存在非裂解類、酶敏感類、氧化還原敏感類等多種類型;細胞毒素是PDC的重要成分之一,常見的細胞毒素有吉西他濱、阿霉素、紫杉醇等;PDC中的多肽可分為細胞穿透肽(CPPs)和細胞靶向肽(CTPs)兩大類,其中CPPs又分為蛋白質源性CPPs、修飾CPPs、設計CPPs三種類型。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相比于其他偶聯藥物,PDC藥物綜合優勢突出,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受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全球PDC藥物藥物研發熱情較高。現階段,我國PDC藥物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布局企業越來越多,以及相關研究不斷深入,PDC藥物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