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以腦內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和路易小體形成為特征。帕金森病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左右,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異常等運動障礙,常伴有嗅覺減退、睡眠障礙等多種非運動癥狀,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巨大的身體和精神負擔。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帕金森病患病率遞增,且該病無法根治,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不斷擴容,發展空間廣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抗帕金森病藥物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000萬的帕金森病患者,2020年全球帕金森用藥市場規模達45.89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增至60.25億美元。中國目前有300多萬的帕金森患者,在全球該病患者規模中占比最大。中國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約有10萬人,65歲以上發病率為1.7%,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預計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50萬人,占據全球帕金森患者數量的一半左右。未來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將不斷增多,國內藥物市場需求逐漸增大,國產抗帕金森病藥物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目前我國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大部分被外資藥企占領,2021年,國內公立醫院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接近90%的份額被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芬蘭奧立安、以色列梯瓦、美國默沙東等8家外資藥品公司占據,國產藥物市場份額僅在10%左右。在國產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國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格局不斷調整優化。2021年浙江京新藥業、重慶植恩藥業、常州康普藥業、石藥歐意藥業等逐漸在公立醫院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上嶄露頭角,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隨著國產藥物在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加速布局,國產藥物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成長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有將近20種抗帕金森病藥物獲批上市,2020年國內重點省市公立醫院抗帕金森病藥用藥金額達6.35億元。我國主要的抗帕金森病藥物有普拉克索片、多巴絲膠囊、恩他卡朋片、吡貝地爾片等。在2020年中國公立醫院抗帕金森病藥品競爭格局中,普拉克索片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用藥金額將近3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國內藥企紛紛加入,2021年力品藥業、天津紅日藥業、成都康弘藥業集團等5家藥企以仿制藥4類獲批過評。經過國家藥品集采,國產仿制抗帕金森病藥物替代進口藥物優勢大大增加。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將不斷增多,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空間巨大。目前我國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被外資藥企壟斷,但國內市場容量巨大,遠未達到飽和狀態,國產仿制藥物市場還有會很大的成長空間。國內抗帕金森病藥物市場機遇大于挑戰,隨著國產仿制藥品技術與療效不斷提升,國內藥企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