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導管,一種介入醫療器械,主要功能是導入其他介入器械,協助介入器械進入腦血管、冠狀動脈、外周血管等血管系統遠端、深處。中間導管是一種長度長、內腔大、順應性高的導管產品,應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通路達到更遠處,以盡可能地接近病變目標,更好地治療疾病。
中間導管的導管體有多層結構,內層為聚合物層,中間層為支撐骨架層,一般采用金屬材料,外層為聚酯纖維層,表面覆蓋親水涂層,使產品具有良好的支撐性以及較小的阻力。中間導管的頭端柔軟性好,以便于在復雜血管中通行,并攜帶有不透射線顯影標記,便于醫學影像設備觀察。中間導管的近端硬度較大,以實現更好的推送性能。
與微導管相比,中間導管結構較為復雜,與導引導管、造影導管、遠端通路導管、抽吸導管等產品結構相似,存在一定的規格、尺寸、性能差異,通過改造可實現相互轉化,有時臨床上使用的導引導管即有可能是中間導管。對比來看,中間導管與其他結構相似導管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可以到達更遠的病變部位。
中間導管可用于冠狀動脈介入、外周動脈介入、神經介入等手術方面,除了傳輸其他介入器械外,還可實現藥物灌注、抽吸取栓等功能。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例,其中腦卒中1300萬例,冠心病1139萬例,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例。由此可見,中間導管市場發展空間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中間導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為了在血管中順利前進,以及順利傳輸其他介入器械,中間導管需要具備良好的支撐力、較軟的頭端、較硬的近端、良好的親水性、較好的可視性、較大的內腔、易于操控等特點。中間導管研制難度較大,并且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還在向著柔順度越來越高、支撐性越來越好、內腔越來越大方向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市場中,中間導管供應商主要有美敦力、強生、Penumbra、泰爾茂、史賽克、Acandis、柯惠醫療等。我國人口基數大,血管系統疾病患者不斷增多,中間導管應用場景多樣,市場潛力巨大,因此進入布局的國內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現階段,我國中間導管生產商主要有心瑋醫療、禾木生物、泰杰偉業、沛嘉醫療、瑞康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