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芯片,是專用于醫療設備制造領域的芯片。為縮小尺寸、體積,增加功能、提升性能,提高疾病診療能力,全球采用半導體技術的醫療設備占比不斷攀升,醫療芯片目前已經成為醫療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之一。
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接近9600億元,近五年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其中,醫療設備份額占比達到60%左右,市場規模超過5700億元。醫療芯片能夠使醫療設備性能升級,實現精準診療,隨著醫療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醫療芯片需求量持續增長。
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爆發、消費電子需求迅速增長、惡劣氣候等因素影響,全球芯片供應短缺,2022年這一現象有所緩解,但依然供應緊張。芯片短缺問題逐漸蔓延至醫療設備行業,全球醫療芯片供應緊張。而新冠疫情爆發,市場對紅外測溫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需求迅猛增長,醫療芯片需求旺盛,這使得醫療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加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醫療芯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芯片研制技術壁壘高,一直以來,我國芯片研制能力弱于美國等國家,醫療芯片需求主要依靠進口,“芯片荒”問題出現以來,醫療芯片供應短缺、價格大幅上漲,不利于我國醫療設備行業發展。醫療設備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方面意義重要,醫療芯片作為核心組件之一,我國必須實現自主生產,否則會導致醫療設備供應中斷或延遲。
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醫療芯片相關鼓勵支持政策。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攻關基于新型傳感器、新材料、微型流體控制器、新型專用醫療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醫療級可穿戴監護裝備和人工器官。
我國醫療芯片行業研發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5月,上海聯影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自主設計研發的PET-CT專用芯片,集成了智能校正、溫控監測、數據傳輸、能量與時間測定等功能,這是我國首款高端醫學影像專用芯片,有望打破國內高端醫療芯片需求依賴進口的局面。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由此來看,未來我國醫療芯片自給能力有望逐步增強,特別是中低端、通用性較強的醫療芯片,我國市場有望逐步實現進口替代。但高端醫療芯片研制難度大、研發周期長,且多數產品專用性強,單一產品應用范圍有限,出貨量較少,企業發展風險較大,愿意進入布局的資本少,未來發展仍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