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堿,簡稱CPT,是一種分子式為C20H16N2O4的吡咯喹啉細胞毒性生物堿,外觀呈淺黃色針狀結晶狀,極難溶于水,可溶于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機溶劑。喜樹堿是一類天然植物抗腫瘤藥物,在醫療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喜樹堿來源于我國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樹的果實、根、皮與枝干中。目前國內喜樹堿常用生產方法為提純法,是指以喜樹葉或喜樹種子為原材料,經過粉碎、乙醇及水滲漉、濃縮、大孔吸附樹脂柱層析、重結晶等環節生成喜樹堿的方法。同時,喜樹堿也可通過合成法制備而成,但大多過程較復雜、產出率較低,未來為擺脫原材料限制,合成工藝技術水平還有待持續提升。
喜樹是喜樹堿的主要原材料,其主要分布在國內江蘇、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區域。我國喜樹資源豐富,目前喜樹果年產量約為5000噸。上游原材料供應充足為國內喜樹堿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喜樹堿有著優異的抗癌活性、免疫抑制性、抗病毒活性,對癌細胞有著抑制增殖、促使凋亡效應,在肝癌、胃癌、結腸直腸癌、頭頸部癌、膀胱癌、絨毛膜上皮癌等癌癥治療領域有著良好應用前景。同時,喜樹堿還有著抑制增生上皮細胞有絲分裂、促進鱗狀表皮顆粒層形成作用,對銀屑病有著顯著治療效果。
受國民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壽命不斷增長、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等因素影響,國內癌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為406萬,每年癌癥死亡約241萬。龐大的癌癥患者為國內喜樹堿行業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喜樹堿(CPT)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喜樹堿市場規模已達2736.8萬元,同比增長9.4%。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截至目前,在我國上市的喜樹堿類藥物主要有伊立替康(原研企業日本第一制藥)與拓撲替康(原研企業Smithkline Beecham),未來隨著喜樹堿優勢作用被不斷開發,其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行業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我國喜樹堿及相關藥物生產商主要有四川科倫藥業、四川明欣藥業、遠大醫藥、黃石飛云制藥、桂林華潤天和藥業、廣西河豐藥業、武漢吉斯美制藥、成都瀾綺制藥、綿陽賽達醫藥科技、北京雙鷺藥業、哈爾濱三聯藥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