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產業鏈上游為原輔材料和生產設備的供應;中游為細分產品的生產制作,主要包括短效粉針、短效水針和長效水針三大類,其中短效水針是市場主流劑型,市場份額占比超過六成;下游通過醫院、醫藥分銷商等渠道抵達終端消費者手中。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生長激素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安全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對兒童健康關注度不斷提高,疊加國內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臨床診斷能力不斷提高,矮小癥早期診斷率增加,治療時間不斷延長,治療率得到提升,推動生長激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生長激素市場規模約為8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16億元,2019-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6%。
生長激素研發生產涉及基因工程技術,對資金、人才、技術等要求較高,具有一定行業門檻和技術壁壘。我國生長激素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生產企業不斷提高研發能力,突破技術壁壘,目前在藥物研發方面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生長激素生產企業數量較少,主要有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合賽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科興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未名海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等。其中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質量管理示范中心,全球唯一擁有PEG化長效生長激素的基因工程制藥企業,在國內生長激素市場中處于主導地位。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藥物研發能力不斷提高,臨床研究不斷深入,未來生長激素產品質量、種類及效果將不斷提升,應用范圍將不斷拓展,疊加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醫療領域支出不斷增長,對生長激素認知度不斷提升,未來生長激素市場需求將不斷增長,行業發展前景良好。目前我國生長激素研發及生產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具有廣闊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