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是根據國家標準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對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有害有毒的指標進行檢測。食品安全檢測可以檢測大部分食品,不僅包括蔬菜、水果、水產品、糧谷、肉制品等多種農產品在內,還包含了罐頭、火腿腸、面包、速食食品、調味品等加工后的食品。目前,國內食品安全檢測方式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定檢測,多在實驗室進行,其檢測流程較為復雜,檢測花費時間較長,但檢測結果更為詳細、精確;另一類是常規檢測,這種方法具有檢測速度快、操作簡便、反應靈敏等優勢,但檢測結果準確度不高。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化學分析技術和生物技術逐漸進步,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逐漸優化。目前,我國食品檢測技術大致可分為光學分析法、氣質聯用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等。這些食品檢測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食品中的污染物,從而大大減少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漸提升,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提升。隨著我國食品加工工業不斷發展,食品相關企業逐漸增多,食品產量逐漸提高。并且食品加工技術逐漸進步,食品種類逐漸增多,食品檢查工作量逐漸增長。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部分食品加工企業為了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從而忽視了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規范化、標準化的程度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檢測市場滲透率逐漸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2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規模為263.4億元,同比增長了18.9%。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中存在大量企業,行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食品安全檢測企業主要有萬孚生物、國檢集團、華測檢測、譜尼測試、菲鵬生物、易瑞生物、廣電計量等。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企業需要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流程,增強市場競爭力。隨著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部分檢測技術較為落后的企業逐漸被淘汰,未來市場集中度將有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