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衰老標志物是指示血管衰老或功能退變的生理及分子指標。
尿液、血液等體液標記物具有取材方便、創傷少等特殊,是臨床評估血管衰老的重要工具。血管衰老標志物主要包括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質金屬蛋白酶(MM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腓骨蛋白-1(Fibulin-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血管收縮素轉換酶-1(ACE-1)等。
血管是人體器官之一,也是人體器官功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伴隨年齡增長、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心血管系統的血管結構、功能會發生退行性改變,即血管衰老。血管衰老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如動脈粥樣硬化、腦血栓、高血壓病、高脂血癥、腦血管病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血管衰老標志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血管衰老標志物可用于反映血管衰老水平變化、輔助評估血管健康程度、預測血管衰老和相關疾病發生。目前全球血管衰老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血管衰老評估模型尚不成熟,但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均開始或已建立了血管衰老人群隊列研究,在此背景下,血管衰老標志物研究將不斷深入。
我國是全球人口老齡化進展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同比增加169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老年相關疾病預防和管理需求迫切,血管衰老標志物市場可開發空間廣闊。
血管超聲、CT、磁共振(MR)、高分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眼底成像技術等是無創評價衰老血管的重要影像學手段。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市場需求釋放,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企業布局血管衰老標志物檢測及血管抗衰領域,血管衰老診療體系正日益完善。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開展血管衰老標志物研究,對評估血管衰老、延緩血管衰老進展、預防和治療血管衰老相關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為奠定血管衰老標志物研究基礎,2023年7月,中國衰老標志物研究聯合體(ABC)發布了《血管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3)》。但由于血管衰老過程復雜,目前可明確反映血管衰老及其調控過程的標志物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