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病因復雜多樣,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目前藥物治療仍是癲癇的主要治療方法。
抗癲癇藥產業鏈上游為藥用輔料、醫藥中間體、化學原料藥等原材料的供應;中游為各種細分藥品的研發生產,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唑尼沙胺片、氯硝西泮等;下游主要通過藥店、醫療機構等渠道抵達患者手中。
近年來,國家對醫藥產業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政策推動醫藥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抗癲癇藥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癲癇是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大常見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其病因復雜多樣,包括遺傳因素、心血管疾病、腦部疾病等。我國人口基數大,癲癇患病人群數量多,疊加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群癲癇發病率不斷上升,抗癲癇藥需求不斷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抗癲癇藥市場規模超過54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69億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6.3%。
我國抗癲癇藥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藥物研發及供給能力不斷提升,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從區域分布來看,目前我國抗癲癇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四川、浙江等地區,行業內重點企業有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濟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醫療支付能力不斷提高,疊加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疾病診療率不斷提升,抗癲癇藥市場需求將不斷增長,行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目前我國抗癲癇藥仍以仿制藥為主,國內企業仍需加強技術創新,加大新型藥物的研發力度,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