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是一種純白色的大理石,主要由CaCO₃、MgCO₃和SiO₂組成,也包含少量Al₂O₃、Fe₂O₃等成份。一般認為漢白玉是在受巖漿熱液作用影響下,碳酸鹽地層產生程度不同的熱液變質和動力變質作用條件下形成的沉積變質礦床。漢白玉通體潔白,質地堅硬,基本上不溶于水,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國內漢白玉產量較高,約占所有大理石產量的30%。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家居裝飾、工藝禮品等領域。
從發展環境看,近幾年,我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戰略,并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相關政策。受環保政策影響,全國各主要漢白玉生產地區開始整合石礦資源,淘汰落后生產線,不達標的企業逐步關停產并退出行業。此外,漢白玉企業在環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漢白玉開采成本明顯增加,再加上人力成本等的上升,漢白玉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給漢白玉開采和加工業均帶來不利影響。
從行業發展看,中國漢白玉行業發展模式以單純追求數量、規模的粗放型開釆加工為主,重復低水平發展態勢嚴重;企業缺乏科技投入,創新能力不強,品牌意識淡薄,產品更新更迭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低。粗放的發展方式,導致經營與管理水平低下,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很多質次價低的產品充斥巿場,同質化的低水平惡性競爭加劇,嚴重擾亂巿場秩序。
此外,漢白玉石行業存在“辦加工廠賺工錢、開礦山壓本錢、炒石頭賺大錢”的現象,導致國內四川、湖南、河北、安徽等主要生產基地企業的開工不足,加工的原材料質量不優,產品附加值低,挫傷了行業整體的創新提升的積極性,高端的新需求不足,影響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漢白玉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漢白玉產量約為80萬立方米。
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我國漢白玉原料行業尚未發展到成熟階段,主要原因有:(1)我國漢白玉原料行業長時間以粗放型開采模式為主,造成了原料的大量浪費和環境破壞,基于此,在生產工藝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新的環保高效型生產工藝還需逐步被開發出來;(2)國內漢白玉原料市場企業眾多,且主要為中小企業,行業內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較低。部分中小企業競相壓低銷售價格,造成行業整體利潤下降,需要通過整合改善行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