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內窺鏡是經人體天然孔道或表層穿孔插入體內,可以直接觀察人體體腔和內臟器官的組織形態和病變部位的變化,從而輔助疾病的診斷或治療的一種專用的醫療成像器械。根據鏡體是否可以彎曲,醫用內窺鏡可分為硬性內窺鏡和軟性內窺鏡。軟性內窺鏡簡稱為軟鏡,是以高強纖維、導光纖維等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種內窺鏡,可通過自然人體腔道為入口,從而完成檢查、診斷和治療。與硬性內窺鏡相比,軟性內窺鏡具有柔軟、可彎曲、直徑小、舒適度更高等優點,不容易引發出血和損傷。
軟性內窺鏡覆蓋科室廣泛,根據科室應用不同,軟性內窺鏡可分為喉鏡、腸鏡、胃鏡、十二指腸鏡、纖維支氣管鏡;根據功能不同,軟性內窺鏡大致可分為纖維內窺鏡、軟性電子內窺鏡等。
軟性內窺鏡主要由CMOS圖像傳感器、光源、顯示器、內鏡主機、送水泵等零部件組成。其中,CMOS圖像傳感器為軟性內窺鏡的關鍵零部件之一。CMOS圖像傳感器作為一種固體成像傳感器,具有體積小、自動對焦、成本低等優勢,在數碼相機、自動駕駛、物聯網、醫療器械等領域中廣泛應用。在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我國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3年,我國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30億元。
軟性內窺鏡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等方面。近幾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生活節奏加快,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胃癌發病人數逐漸增多。2023年,我國胃癌新發病例數已經超過50萬人。隨著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逐漸完善以及居民就醫觀念發生轉變,消化道早癌篩查需求不斷增長。軟性內窺鏡作為消化道早癌篩查的關鍵設備之一,市場需求隨之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年全球及中國軟性內窺鏡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在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到2025年,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軟性內窺鏡行業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快速追趕階段。國外軟性內窺鏡企業主要有賓得醫療、奧林巴斯、Fujifilm等,憑借資金、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占據了我國大部分市場。近幾年,我國軟性內窺鏡企業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生產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國產化率有所提升。現階段,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軟性內窺鏡企業,例如開立醫療、天松醫療、歐普曼迪、澳華內鏡、海泰新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