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遞送載體,是將mRNA分子遞送到目標細胞內的一類介質。
mRNA,信使核糖核酸,攜帶遺傳信息,可指導蛋白質合成。mRNA藥物,利用人工合成的攜帶特定基因信息的mRNA作用于細胞生成特定蛋白質以治療疾病。mRNA不會整合進入宿主基因組,安全性高,mRNA藥物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設計與合成,實現個性化治療,因此全球開發問世的mRNA藥物種類正在不斷增多。
2024年8月,我國工信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制造技術與重大裝備”等16個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中,在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關鍵醫用與防疫材料方面,就將高分子mRNA遞送載體研究列入,以期推動國內mRNA遞送載體技術進步。
目前較為常見的mRNA遞送載體是脂質納米顆粒(LNP),具有包封率高、轉染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優、靶向性好等優點,可以用于治療多種疾病的mRNA藥物制備中,但在部分應用場景中,其靶向性依然不足,存在誘導免疫反應的潛在風險。
多聚體載體用作mRNA遞送載體,具有轉染效率高、保護mRNA免于降解、發揮免疫刺激效應等特點,主要包括聚乙烯亞胺(PEI),聚酯-例如聚(β-氨基酯)(PBAEs),聚氨基酸-例如聚賴氨酸(PLL),糖類-例如殼聚糖等,其中,聚乙烯亞胺已經用于mRNA疫苗制造中。但多聚體載體可能會引發細胞毒性。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囊泡,從細胞外基質中提取出來處理得到,為雙層膜結構,直徑納米級別,也可用作mRNA遞送載體,具有優良的穩定性、非免疫原性、靶向性、血腦屏障透過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mRNA藥物可用于腫瘤、傳染病、遺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療領域,擁有巨大市場潛力。例如在腫瘤治療領域,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2000萬例,死亡病例970萬例,惡性腫瘤治療方面對藥物需求量大。在此背景下,mRNA遞送載體擁有廣闊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