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血流多參數傳感器,是一種具有柔韌性特點,可同時監測多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傳感器,主要應用在醫療健康領域。
血流傳感器,是對血流量、血流速進行監測,并將信號轉換為可用輸出信號的裝置。為同時監測血流速度、血流量、血壓、心率等多項指標參數,血流多參數傳感器被開發問世。與傳統傳感器相比,柔性傳感器具有柔韌性高、可彎曲折疊的優點,通常為薄膜形態,重量輕、易于集成,更適合應用在可穿戴醫療設備制造中。因此,柔性血流多參數傳感器開發受到關注。
2024年8月,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傳感器”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發布,提出針對目前可穿戴血流參數測量技術存在的探測深度淺、精度低、功能單一及自標定困難等問題,研制高精度自標定柔性血流多參數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在心機梗塞、腦卒中等突發性高風險疾病診斷與預警應用驗證。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增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根據中國卒中學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卒中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卒中330萬人。腦卒中可以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兩種,在我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數量占比大,達到8成左右。
例如利用柔性血流多參數傳感器來制造手環,穿戴方便,可以實時監測用戶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參數,來實現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為達到醫療級檢測精度,柔性血流多參數傳感器靈敏度要求高,但由于皮膚屏障,高精度血流參數檢測難度大,因此柔性血流多參數傳感器研制技術壁壘較高。
在海外,202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柔性光聲血液“聽診器”(OBS),具有無創連續3D多參數心血管監測功能,其貼合皮膚工作,可以對深層血液和血管進行動態功能分析,相關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國,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提出了一種完全可穿戴的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集成了自適應柔性離電傳感(FITS)陣列“柔性自適應傳感血壓計(FAST)”,可長期佩戴實現實時醫療級血流動力學監測,相關成果發表于《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期刊;2025年2月,蘇州諾萊聲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柔性血流多參數超聲陣列傳感器”項目成功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