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是指在市場規則下,以盈利為目的,由非政府主體進行的航天活動。商業航天強調市場競爭及商業化的市場行為,旨在將航天活動從計劃經濟推向市場經濟。
商業航天根據離地距離不同可分為近地空間商業航天、宇宙空間商業航天、宇宙深空商業航天;根據功能不同可分為運載火箭、深空探測、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等方向。
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政府出臺多項政策對商業航天產業予以鼓勵支持,為行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2024年1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北京商業航天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能級明顯提升,面向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研究不斷加強,形成一批原始創新成果的發展目標。
隨著衛星通信等產業不斷發展,企業研發創新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射能力持續提升,在全年發射任務中的占比不斷提高。2023年我國實施了近70次航天發射任務,其中商業航天參與超過16次,占比約為24%。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態勢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我國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不斷不斷加大,信息通信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為3900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6800億元,2018-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2%。
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行業競爭較為充分。從區域分布來看,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影響,廣東、江蘇、北京、陜西等地區商業航天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商業航天賽道內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逐漸成為發展主力。目前我國商業航天相關企業主要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3 年12月,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一號發射工位正式竣工,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事業邁向新的階段。在科技強國建設不斷推進,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商業航天技術水平將進一步提升,行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