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許多非洲國家人口的增加,其商品市場在不斷擴大,吸引大量外國企業的進入。目前,日本企業也不甘落后,正在大力進軍非洲市場。
據報道,盡管日本政府在非洲開發會議(TICAD)上提出的援助政策也將推動日企在當地發展,但除了與非洲各國歷史淵源頗深的歐洲企業外,中國企業也在迅速提高存在感,日企將面臨嚴峻挑戰。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介紹稱,約有400家日企進駐非洲,其中在2011年以后進入的企業較多。以往日本與非洲各國的關系主要是進口原油等資源,但在2008年爆發雷曼危機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增速放緩,因此加快了發掘新市場并進駐的動向。許多企業在人口較多的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南非等地開展業務。
本田2015年7月在尼日利亞開設了非洲首個汽車工廠。雖然目前每年只裝配1000輛左右,但公司宣傳部門期待稱:“今后尼日利亞的汽車市場將成長壯大。”
預計對供水有較大需求的雙日公司在加納和西班牙及當地企業合作,從2015年2月開始了海水淡化業務。計劃1天最多生產6萬噸淡水,可供50萬人使用。豐田通商集團與法國的超市巨頭合作,于2015年12月在科特迪瓦推出購物中心。還計劃在2020年前在喀麥隆等8個國家開設數十家連鎖店。
行業研究人士認為中國在人力資源上存在巨大優勢,因此日本企業在公路建設等簡單工程上無法與中國抗衡,日企可能在地熱發電等較有競爭力的基建業務上與中國展開競爭。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5年鐵路基建概念股行業市場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