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新興經濟體,東盟無疑擁有影響世界的巨大力量。東盟十國以其六億人口基數坐居全球人口第三大區,同時還是僅次于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的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泰國是東盟十國中排名第二的經濟體,也是輻射東盟各國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因為泰國在所有東盟國家中的經濟優勢、優越的中心地理位置、物流樞紐優勢、經商自由度、國際化程度,各國企業將泰國作為其進軍整個東盟區域的完美跳板。目前泰國正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此設立生產基地、營銷分公司等,成為東盟的投資熱土。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戰略目前轉向泰國,那么,泰國的宏觀經濟、投資環境如何呢?軟硬件基礎設施是否都已健全?投資者進入越南市場的程序是什么?投資風險有哪些又如何規避?2017年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公布了
《2017-2022年“一帶一路”之越南市場投資發展機遇分析報告》,對上以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解答。
報告首先泰國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三個方面進行論證分析,具體如下:
1、軍事政變頻繁的國家
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國王為最高國家元首。但內閣才是國家的行政權力中心,內閣由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其中總理為政府首腦,擁有實權,負責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對外政策。現任總理為巴育,系2014年通過軍事政變上臺。
泰國政治具有典型的軍人政治特點,二戰后軍人集團曾長期把持政權,軍方勢力在泰國各政黨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國內小規模動亂也時有發生。
泰國是個階級分化與階級矛盾嚴重的國家,軍方及黃衫軍代表著社會中上層城市精英、法官軍隊、王室寺廟的利益,外交上親美國。他信、英拉等西納瓦家族及紅衫軍代表著農民、社會底層的利益,外交上親中國。受限于泰國經濟發展情況,階段矛盾不可協調,政治不穩定的因素長期存在。
中泰關系的發展,建立在兩國國家利益基礎上,這對泰國來主超出了階級范疇,所以無論誰當權,都不會改變中泰關系向前的大勢,這一點在之前的兩國交往中已有充分體現——無論是英拉還是巴育,他們當政期間,中泰合作的總體趨勢都是向前的。
對外商投資來講,盡管泰國政治并不穩定,但泰國是個嚴重依賴外商的國家,任何一屆統治者都極其重視外商投資政策的可持續性,不會輕易地做較大的改動,因此,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講,并不需要過度擔憂泰國的政治環境。
2、經濟低速發展,外部依賴度較高
泰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2月20日發布了2016年國民賬戶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泰國國民經濟平穩低速運行,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GDP增長速度較上年增長3.2%,增幅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按年平均匯率計算(1美元=35.30泰銖),2016年,泰國名義GDP折合406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0%;人均名義GDP折合5898美元,同比增長1.8%。
泰國是一個對外依賴度極高的國家。從2011年到2016年,泰國GDP的增長率分別為0.8%、7.2%、2.7%、0.8%、2.8%和3.2%。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泰國GDP的增長水平并不穩定,GDP增長率波動較大,而引起GDP增長水平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水平的波動,一旦出口受阻,泰國經濟就會出現波動。
泰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如國際形勢、本國政治因素、周邊國家經濟環境等因素。對于投資者來講,這種波動較大的經濟發展形態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3、極具吸引力的法律、政策環境
吸引外商投資是歷任泰國總理都不遺余力去推動的工作!為了吸引外資投資,泰國政府出臺了資金轉入優惠政策,將資本轉入費由原來的2%,減少僅剩0.01%。同時還將私營個人所得稅從之前的30%下調為20%。
除此之外,在泰國僅需1天就可以開設公司,7天之內完成所有公司注冊手續,并且可以更換公司股東或法人。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5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將泰國列為最適宜投資國家第26位,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為招商引資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政府內部的一系列改革。為了提高商務貿易便捷程度,政府還放開了各種政府層級審核程序。不管是成立新公司還是登記注冊等等,都可在全國各公務中心辦理。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認為,隨著“一帶一路”與“兩廊一圈”的有效對接,中泰經濟將進一步融合發展,合作空間也將不斷擴大。但投資者在看到巨大投資商機的同時,也應注意到投資泰國所面臨的風險,如金融市場依然脆弱、本土融資困難依賴境外融資、政局動蕩、缺少工程技術人才等。因此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泰國之前,宜盡可能的對泰國基本情況和投資風險作詳細的了解。
以上介紹了投資泰國的部分信息,具體可關注2017年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公布的
《2017-2022年“一帶一路”之越南市場投資發展機遇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