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始建于1853年,總部在英國倫敦。與其它銀行不同,渣打銀行超過90%的利潤來自于亞洲、非洲及中東市場。渣打銀行于1858年在上海開設首家分行,近150年在華經營從未間斷,已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2007年4月,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之一。
Twenty Four Asset Management首席執行官Mark Holman曾表示,渣打是亞洲專家,該地區所有重要市場都有它的身影,所以看看渣打就能了解信貸方向和放款偏好。這也足以說明了渣打銀行在亞洲經濟體的重要性。
然而,這個曾在亞洲不可一世的英國老牌銀行卻在逐漸沒落,在中國經濟加大結構調整之際,渣打處境艱難可能意味著這個曾經的亞洲經濟寵兒的前方陰霾籠罩。近日,渣打銀行更是傳出不良貸款纏身的消息,尤其是其印度業務。
其實,眼下亞洲企業違約情況仍少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從印度到印尼的債務水平上升也帶來了違約增多的風險。渣打等銀行提高放貸標準使亞洲地區信貸增速放緩,也讓公司債市場產生更多裂痕。而渣打之前想借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機遇重回往日繁榮的希望更是要落空了。
新思界
產業投資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與歐洲國家相比,亞洲信貸周期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貸款損失與減值撥備都在上升。渣打在這一時期遭受不良貸款的重創也是亞洲經濟發展整體階段趨勢所致。新興經濟體往往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還有一系列的危機,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應緊緊把握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