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理由:本書緣起于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于2011年夏天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兩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和繁多日常里篩選出來的微小意義,只因生命是一種探尋,現實迎面而來的強度,需要平日的溫柔來補償。
在書中,她寫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你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你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你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唯有寫作,讓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作者簡介
陳綺貞,臺北蘆洲人,景美女中、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于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回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后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無論音樂、文字或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一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她不使用Facebook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地深刻影響著華人青年,跨出屬于自己的步伐。她的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道她。
內容簡介
看見: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著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遇見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斯威士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圣馬可廣場旁,坐看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了一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
日常: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的日子、拔牙的體驗、臺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里反復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臺北的深深眷戀。
To & From: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靈感繆斯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于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沖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陳德政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