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理由:“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之說來自法國思想家福柯,其意為權力就像在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顯性的權力就像是在廣場之上公開執(zhí)行的死刑一樣,通過赤裸裸的方式將權力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而隱性的權力就像空氣一樣,萬象無形卻無處不在,使被壓抑者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尺度,這樣的權力是最可怕的。
今天充斥著我們耳目的各類清宮戲,似乎在不斷提示人們康、雍、乾三朝是帝國的盛世,彼時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力量達到近世的極盛,像這樣百代不遇的黃金時期值得我們不斷歌頌和借鑒。可是,往往越是盛世,人們的精神自由越會收到更多的壓抑。
王汎森編入《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中的數(shù)篇專文,均在討論彼時中央政策與作為的“受眾”、“被影響者”、“被支配者”的思想世界,在影響和支配下,他們的言行有何種“創(chuàng)造力”——“人們可能盡其所能地‘創(chuàng)造性’地減少或回避影響與支配,而其最終的結果卻每每吊詭地擴大了官方政策的實際作用,形成一股席卷每一個角落的旋風”。
作者簡介
王汎森,1958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2004年當選臺灣中研院院士。主要從事明清至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等書,均享有盛名。
內(nèi)容簡介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際的思想史和學術史。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講經(jīng)會、省過會、日譜、人譜等面相,探討明季清初道德意識的呈現(xiàn)方式及轉(zhuǎn)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嘗試聯(lián)系“思想史”與“生活史”兩個領域。
第二部分則以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禁書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復出為切入點,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壓力下,權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細管作用的驅(qū)動下滲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造成文化領域中無所不在的自我壓抑和自我刪節(jié),在最微細、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間中也發(fā)揮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王汎森以明清易代之際出現(xiàn)的《明夷待訪錄》、雍乾兩朝曾靜案與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清代文獻中的“自我壓抑”現(xiàn)象和道咸以后禁書的復出等為切入口,討論了清代的政治壓力實分為顯隱二徑:一方面是官方的禁制政策,另一方面則是其所造成的一種無邊的氛圍而由此產(chǎn)生權力的毛細管作用。在此環(huán)境下,群體心態(tài)中泛濫著以往并不為學者所關注或意識到的“自我壓抑”的成分,此時,從“下”向“上”地考察古代某一時期的皇權力量和專制程度,似乎顯得更為便捷、有效和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