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說“太平燕”是日本的知名料理,在日本熊本市擁有42年歷史的老店基本上已經要關門歇業了,當天就有很多的食客來到店中職位品嘗最后一口“太平燕”。然而,如此火爆的日本料理,其“祖籍”起源于我國福州,經過日本的改良后,成為日本的知名料理。
“太平燕”這料理在日本還是沿用了中文的讀音,但是“內涵”被日本改造了,變成了粉絲海鮮面,只是放雞蛋的主流和雜燴的形式還是保留下來了。內容增添了日本本土人的口味,不過還是保留了其本來的特色。
福州的“太平燕”是扁肉加太平,“太平”就是雞蛋、鴨蛋的代稱,過年過節喜慶之日吃“太平燕”。這扁肉不同于北方的餛飩,燕皮是用精選豬后腿瘦肉制作成的。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
日本的南部沖繩、那霸、長崎、熊本等地保留了很多中國南方福建等地的飲食傳統,中日文化包括飲食習慣等雖是同源同根,但是日本吸收外來文化不僅是“拿來”為己所用,而且改造得連原創作者的你都不認識了。日式太平燕與原版福州太平燕相比,日本人照搬的只是這個“太平蛋”。就像日本文字從漢字而來,但日文是在漢字中混入平假名、片假名,看日文你可以認出起到文字骨架作用的漢字這一“太平蛋”,但是你要學起日文來挺費勁的,可能學得越深疑問越多。因為到現在日文還在不斷地“拿來”外來文字和文化,也就是說不斷加入“海鮮”。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日本是一個很具有創新的國家,國家的歷史不豐富卻很懂得,如何“拿來”之后獨具匠心的去改良,變成自己獨有的東西。就“太平燕”來講,從我國福州傳到日本,經過日本的精細加工之后,變成了知名的料理,從而被全世界所接受。我們從中可以發現,日本文化具有讓原來粗糙的東西走向精細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