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騰訊控股公司旗下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在港上市,成為首登資本市場的“網絡文學第一股,也象征著網絡文學這一中國獨有的互聯網文化形態,在“泛娛樂”產業形態和資本的助力之下,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在“泛娛樂”眾多領域當中,網絡文學是最易聚集草根的眾創生態,雖一度被視為非主流而遭漠視,卻阻擋不住萬馬奔騰之勢,在度過以有償閱讀為主要盈利模式的階段之后,正趕上中國娛樂業蓬勃發展,網絡文學的IP價值開始被資本市場狂熱追逐。
毫無疑問,當前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文學市場中增速快速的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經營數據監測及發展前景展望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2013年至201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44 .9%,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46億元,占中國文學市場總規模的11.4%,預期該百分比到2020年會增至22.7%,2016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3 .53億,占網民總體的46 .9%,市場空間巨大。
另外,據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0部國產電影有36%改編自文學作品,收視率最高的50部國產電視劇有28%改編自文學作品,播放量最高的50部國產網絡劇有52%改編自文學作品。
而在近期各大視頻網站公布的2018年的片單中,IP劇仍然是市場的主流——而在《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流量大劇之后,《武動乾坤》《九州海上牧云記》等待播劇集的表現或許會成為這些上市的文學公司在2018年能夠呈現什么樣的泛娛樂版圖。
以文學IP為源頭,覆蓋動漫、影視、游戲泛娛樂布局,是閱文和其他文學類競品描繪的“美好新世界”,而在實現藍圖的路上,還需要包括電影、電視劇、動畫行業的共同努力,或許這也是閱文集團在數字閱讀市場之外要構建“IP運營平臺”的源動力。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分析稱,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閱讀方式的改變,讓文學和受眾之間的關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互動。而有了版權概念之后,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將會走向一個更為良性的循環。
隨著閱文集團的上市,集合網絡文學等業務不斷釋放的“泛娛樂文化”,這一幾乎為中國所獨有的商業模式,今后能否持續為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提供新的競爭力和創新模式,再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