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共優秀黨員,我國航空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空氣動力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著名的力學家、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范緒箕先生,于2015年11月21日6時4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2歲。
范緒箕先生是最早提出研制中國自制無人機的科學家,他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他師從馮·卡門教授,是錢學森的同門,良師和益友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讓他堅定了航空救國的志向;他挑戰了“人類從事科研年齡的極限”,100歲高齡時仍在輔導學生從事研究。
1914年1月5日,范緒箕出生于北京。1935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畢業后赴美留學。在加州理工學院求學期間,他師從世界航空科學泰斗馮·卡門教授,與錢學森五載同門,租住一套房。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階段,范緒箕回國。除在航空研究所工作外,還先后在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任教。1945年,他在浙大籌建航空工程系。他自己設計圖紙,自己出資買材料,師生一起動手加工,建成了中國第一座3英尺低速風洞。直到前幾年,風洞遷到西北工大的部分還在發揮作用。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范緒箕奉命主持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三校航空系合并及籌建華東航空學院的工作。1955年,他被評為當時中國航空院校中唯一的一級教授。1980年,他就任上海交大第36任校長。
1984年,范緒箕卸去上海交大校長職務,卻并未“解甲歸田”:從那時起三十年來,范緒箕每天堅持工作6小時以上:72歲開始研究航天飛機的熱防護系統,在高溫應力以及斷裂疲勞、振動、損傷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92歲和96歲分別完成兩篇高水平論文。百歲時還在夢想著,如何將納米等熱防護材料技術應用到神舟飛船上。
早在1958年,范緒箕就提出了研制無人駕駛飛機的構想。2012年中國珠海航展上,中國的各種無人機引人注目,主辦方也將這位最早提出中國“無人機構想”的科學家請到了現場。范緒箕當年的理想,正在一一變成現實。
范緒箕與人類現代航空航天史幾乎同齡,中國人的飛天夢伴隨他整整一個世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評價他的老前輩:眼不花耳不聾,百歲了還在堅持做創新型研究。他本身就是一部歷史,一部“濃縮的航空航天發展史”。
2013年1月5日,在大家為他慶祝百歲時,在晚輩學人的簇擁下,身體健朗、頭腦清晰得令人驚訝的百歲老人曾這樣說:“我的人生沒有什么傳奇。要說有傳奇,就是我還活著!俗話說‘人生如同驢推磨’,我經歷過風雨,更趕上了近30年國家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大機遇,晚年還可以幸運地在自主選擇的科研方向上‘自由游蕩’……”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校辦已經成立了范緒箕先生治喪辦公室,定于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10時,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范緒箕先生遺體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