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迎來的了大雪天氣,大地在銀裝素裹之間,綺麗非常。在各地的雪景中,京都故宮的雪景更令人震撼,北京故宮博物院發布的一組雪景,被網友刷屏,直贊為“白雪鑲紅墻,碎碎墜瓊芳,美得這么安靜”。而“到故宮拍雪景”,也成了游客擠爆故宮的理由。
其實,雪景也一直是藝術家們最喜歡描繪的景色之一,從古至今,中國畫家們也繪制了許多雪景主題的作品。經過梳理不難發現,宋朝的雪景圖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都稱得上中國畫壇一絕。
雪堂客話圖
《雪堂客話圖》是夏圭傳世的一幅精品佳作,為其早期作品。畫中描繪了雪后欲融未化時的景色,體現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蘊藏著的勃勃生機。山石在運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長在巖隙之中的兩株老樹,前后掩映,如雙龍對舞。水岸邊,有一水榭掩隱于雜樹叢中,軒窗洞開,清氣襲來。屋內兩人正在對坐弈棋,雖只對其圈臉、勾衣,寥寥數筆,卻將人物對弈時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現出來。畫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無際,把觀者引入深遠渺茫、意蘊悠長的境界。
雪景寒林圖
宋代畫家范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本畫采用全景似構圖,畫面層次分明,中心突出。畫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縈回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皴擦多于渲染,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皴余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
雪村訪友圖
《雪村訪友圖》是明朝畫家周臣所畫,畫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聳立,直插云霄,氣勢雄壯。圖中采用高遠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畫派景物的描寫,近景和遠景造型堅實明晰,中景桃源處虛化朦朧,則又吸收了元文人畫的構景的長處。筆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濃重,皴染結合,石用拖泥帶水法描繪,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鐵皴鉤斫,表達出嶙峋堅實的石骨。整幅作品用筆尖勁,氣勢雄渾,是周臣繪畫的代表作。
灞橋風雪圖
《灞橋風雪圖》是明朝畫家吳偉所畫。灞橋,在陜西西安東,唐人多于此送別,因謂之削魂橋。又有“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之說,故畫家亦常以此為畫題。此圖繪一老儒騎驢在風雪中過橋,二仆攜行囊緊隨其后。為烘托主題,景作陡壑溪泉,林木蕭疏,風雪彌漫,寒氣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