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有高速發展的海派經濟,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色香味俱佳的海派菜肴。上海小吃正是吸收了全國各地的名小吃,在與本地小吃結合創新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海派小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廣大游客的普遍歡迎,正成為一種獨樹一幟的地方名小吃。
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產,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后曾稱南翔大饅頭,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
陽春面
陽春面又稱光面、清湯面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
蟹殼黃
蟹殼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咸餡味鮮。
蟹粉豆腐
蟹粉豆腐是江南地區漢族名菜之一,將小塊狀豆腐用油煎黃,放入炒過的蟹肉及調味料,之后以水淀粉勾芡即可。
生煎
上海人也叫“生煎饅頭”,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半發酵的面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后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另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本地小吃。將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后,再放入油、糖、蔥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味道濃香時取出。再加上一塊年糕,就是上海的排骨年糕了。特別提示一下:吃排骨年糕,一定要沾著“辣醬油”,這也是上海特產,其他地方幾乎沒有。
腌篤鮮
腌篤鮮,屬于江南地區漢族特色菜肴,是上海本幫菜,蘇幫菜,杭幫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此菜口味咸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主要是春筍和鮮、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湯。 “腌”,就是咸的意思;“鮮”,就是新鮮的意思;“篤”,就是用小火燜的意思。
扣三絲
扣三絲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菜,屬于上海本幫菜代表性菜肴之一,起源于淮揚菜。它選料認真,刀工十分精細,整齊美觀。具有咸鮮口味、 整齊美觀、湯汁澄清,堪稱海派美食珍品,是營養不良和調理貧血者美食之選。
糟缽頭
糟缽頭是一道上海的漢族傳統名菜,屬于本幫菜。糟菜中最有名的就是糟缽頭了,用的也只是些平時不登大雅之堂的下腳料。這菜吃起來,糟香撲鼻,用的盡管都是些下水,但沒有一點肉腥味,一經推出后,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于滬菜系。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在上海海派菜單里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