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出入境旅游交易會將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制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
老北京炸醬面
炸醬面流行于北京 、河北,天津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后,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有面條撈出后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面”。
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由中國漢族人研制于明朝,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
豆汁焦圈
豆汁是老北京的獨特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剩余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與焦圈搭配是老北京小吃的經典。
驢打滾
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蕓豆卷一起傳入清宮。
蕓豆卷
蕓豆卷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后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傳說是慈禧太后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嘗,覺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專門制作,蕓豆卷成了慈禧的御前御點。
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市出產的一種滋補性漢族傳統名點。因皮薄如紙,且顏色雪白,很象中藥里的云茯苓片,故稱為“茯苓餅”。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京醬肉絲
京醬肉絲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于東北菜或北京菜。此菜咸甜適中,醬香濃郁,風味獨特。選用豬里脊肉為主料,輔以黃醬或甜面醬及其它調味品,用北方特有烹調技法“六爆”之一的“醬爆”烹制而成。食用時輔以蔥絲、腐皮為,口味咸甜適中,醬香濃郁,風味獨特。
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或門丁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而且據說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羊蝎子
羊蝎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跟蝎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蝎子。羊蝎子常可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羊蝎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易于吸收,有滋陰補腎,美顏壯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