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阿里巴巴發布首份《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國人春節購置什么樣的年貨?團圓的餐桌上,拿什么來滿足舌尖味蕾?農村的消費又有哪些意想不到?對于年貨和年味、團圓與親情,透過中國年貨大數據的洞察,展示出猴年春節的消費趨勢。
據報告顯示,阿里年貨節期間有超過21億件商品在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成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13.67億人,按此數據計算,平均每個人購買了1.5件商品。同時,由于移動端消費的不斷普及,年貨節期間移動端銷售占比達到70%。90后和80后消費者,聯手貢獻了81%的訂單,年輕消費者仍是年貨消費的主力。年貨節期間,服裝(36.3%)和食品(14.5%)的消費超過了一半,不過比重卻在逐年下滑,而一些新年貨如母嬰,娛樂服務有所上升,顯示出人們對于年貨的消費變得更加多元。
得益于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以及縣鄉村各級物流體系的發展,猴年春節村里人首次有機會大規模購買到高品質的國內外商品,農村也展現出強大的消費力。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全國超過12000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參加了阿里年貨節,消費比平時增長331%,平均每筆訂單為262元,對比2015年12月的每筆單價121元,增長了141元,增幅達到117%。
年貨市場豐富度不斷提升,也讓不少新鮮玩意進入消費者的新年購物愿望清單。智能產品在今年異軍突起,銷售占比從去年剛剛興起,迅速升至所有數碼產品銷量中的5%。在智能設備的分類中,消費者的首選仍是智能可穿戴設備,消費人群以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男性為主。同時,一些較為普及的智能產品,比如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擦窗機器人、空氣凈化器、智能投影儀、智能音響和耳機,也開始走進五六線城市、縣域及農村家庭。
通過對35歲以下的消費者在中老年頻道購物的數據分析,廣東、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奪得十大孝心省份的前五名。其中,廣東省在老年手機、老年服裝、廣場舞用品等長輩用品上花銷遠超其他省份。
隨著越來越便利的互聯網和可以直達農村的物流體系建立,“讓年貨先回家”成為漂在他鄉的人們向家人表達思念之情的新方法。數據顯示,年貨節賣出的商品中13.66%的訂單發生明顯遷徙,收貨地址從一二線城市的常用地址,變為更低線級城市乃至縣域、鄉村的備用地址。據悉,“先回家”的年貨,下單地址集中在北上廣深,其次是杭州、蘇州、東莞、南京。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一線城市仍然是異鄉追夢人的聚集地,同時也有大量外來務工者在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打拼。
其中,從農村來到一二線城市的打工群體最愛給家人買服裝,各類服裝在他們的年貨消費中占比達到38%,可見“過新年買新衣”在農村仍是一項重要習俗。電器、食品、母嬰用品等實用類商品也是他們購買較多的年貨,分別占據13.4%、10.4%和9.7%的比例。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此次與阿里巴巴聯合發布的年貨大數據報告,首次從節慶消費的維度,深度分析了阿里巴巴零售平臺的年貨消費,全面描繪出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人對傳統節日消費態度的變化與消費方式的升級,同時,也全面反映了當前我國的消費群體和消費特征。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
行業分析師表示,隨著大數據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大數據報告,它們將從不同角度反映當前社會的狀態,給予各個行業的發展以導航,適時調配產業發展方向,更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未來將是
大數據時代,它的利用將滲透到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擁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