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O2O平臺的流量紅利,中國電影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互聯網的宣發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粉絲營銷能力都深刻地改變了傳統電影行業,這一切都代表著,中國電影市場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大數據電影時代。那么,大數據究竟是如何推動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大數據電影時代”的呢?
實時票房數據平臺豐富了數據源
2015年10月隸屬于廣電總局專資辦的實時票房數據平臺上線,幾乎覆蓋了100%的院線,是國內唯一精準的電影票房數據來源。盡管只能做到每晚9:30更新,但已經邁出一大步,對于大數據在電影行業發揮威力有里程碑的意義。
關于票房本身的數據,它存在于不同的在線訂票平臺手里,這些平臺之間數據并不互通,所以各家有各家的數據,只能基于市場份額揣摩票房,但實際出入會比較大,因為營銷策略問題,不同電影在不同平臺的票房差異非常巨大。盡管之前還有不少第三方票房數據公司,但都不夠權威,甚至有虛報數據的情況發生。總之,廣電總局的實時票房更加權威、全面和實時,成為電影大數據的一大重要數據源。
當然,任何大數據的應用都不會只是基于單一數據源,只有不同數據源交叉挖掘才會有更大價值。對于電影而言,與之相關的大數據還有:電影本身的輿情數據,例如關于電影本身、創作人員的搜索和話題等等;電影票的銷售數據,鑒于在線訂票占比已近八成,所以這部分數據是很全面的;電影觀眾的數據,一部電影的觀眾畫像,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地域分布、興趣表現等等,都可追蹤;觀影習慣的數據,觀眾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看不同類型的電影,看電影前后有一些行為例如聚餐、打車、開房等等。
這些數據現在都有越來越多手段拿到,因為各行各業都在與互聯網融合,互聯網+的一個產物便是一切都在數據化。總之,電影相關的數據是越來越多了。
大數據成為中國電影行業的重要工具
基于上述種種電影相關的大數據進行挖掘,其實就可以發現一系列規律、形成一系列分析結果,給電影產業不同環節的角色提供決策參考,形成最終解決方案。關于電影的大數據產品至少會有以下幾類:
一、票房預測:基于過往電影票房數據規律,結合當前電影相關的輿情、搜索等數據,可對某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進行票務預測,類似于天氣預報,未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