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準營銷:通過用戶畫像數據、電影銷售數據、觀眾習慣數據等,去幫助一部電影去發現其特定的用戶群,指導電影發行公司進行精準營銷。
三、C2B創作:過去都是電影創作者先有靈感再生產電影,大數據時代則是反過來,根據用戶關注度去創作,尤其是電影進入IP時代之后。一部網絡小說在哪些人群中比較火,就面向這個人群生產電影,然后根據其偏好選擇特定的演員,甚至為其定制一些劇情。
四、電影推薦:中國電影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同期上線的電影數量已越來越多。該引進哪些國外電影、院線該如何排片、用戶應該選擇哪部去看,都可基于大數據進行推薦。
大數據對于中國電影生態有重大價值
互聯網給中國電影產業插上翅膀,騰飛了一次,也給中國電影打好了數據基礎。接下來大數據會繼互聯網之后,再一次幫助中國電影騰飛。大數據對于電影生態不同環節而言,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一、 對政府決策:基于大數據進行科學決策
電影主管部門未來或許會更多利用電影大數據尤其是票房大數據去進行頂層設計,在電影進口政策等方面參考大數據結果,開始嘗試利用百度電影大數據等工具。
二、 對投資者:提高資本效率,爛片將更少
電影行業進入黃金時代,自然會吸引許多資本進入。投資者選擇投資哪種類型電影、選擇投資哪個創作團隊、選擇投資哪一個IP,這些在過去都是憑感覺和經驗。有了大數據之后,投資人清晰地知道哪些IP更受歡迎,哪些創作團隊更有潛力,哪種類型電影更迎合當下趨勢,進而做出更加精準的投資決策,避免資本涌入到一些沒潛力的團隊或IP進而造成浪費。這對于整合電影行業而言無疑是起到了提升資本效率的作用。
三、 對創作者:不再閉門造車,知道為誰做電影
電影創作者有了大數據參考,知道市場和用戶需要什么,喜歡什么,進而有針對性地創造,而不是閉門造車。電影是一個長尾市場,利用大數據,面向特定用戶群做好作品的幾率更大。
四、對發行方:節省每一顆子彈,快速找到觀眾
電影創作完成之后,要分發到更多觀眾,這是宣發環節做的事情。過去為什么賈樟柯電影票房不好?其實就是沒有找到電影的受眾,電影宣發沒做好。有了大數據之后,電影宣發可精準地瞄準受眾,而且比過去鋪天蓋地做廣告成本可能還更低。
五、對觀眾:省錢省時間,只看好電影
大數據還能基于口碑等大數據給觀眾更好的電影推薦,避免觀眾被水軍誤導浪費金錢和時間。總之,大數據幫助觀眾享受更適合自己的好電影。
行業分析師表示,大數據幫助電影管理房更科學決策、幫助投資者投資更好的電影、幫助創作者創作好作品、幫助發行方降低成本,最終實際上已給觀眾帶來實惠。中國電影產業在2015年嘗到了大數據的甜頭之后,2016年必將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所有電影、電影產業各個角色,都將會用好大數據這一工具。繼互聯網之后,大數據將幫助中國電影再一次騰飛。
更多大數據應用請關注新思界綜研-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