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腦芯片,是高度模擬人腦計算原理的芯片,利用電路模擬人腦神經網絡架構。
人工智能(AI)產業高速發展,全球數據產生量迅速增加,算力要求不斷提高,同時能耗也在增大。類腦智能可以實現終極人工智能,需要依靠類腦計算。類腦計算模擬人類大腦神經網絡運行原理來處理信息,類腦芯片是其核心。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類腦芯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類腦芯片開發將生命科學、微電子技術等相結合。類腦芯片從晶體管、架構、算法、軟件等軟硬件多個角度來模擬人腦神經系統運行,突破了馮·諾依曼計算軟硬件分離、存算分離的形式,具有優秀的計算能力、響應速度、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夠降低能耗,可以滿足大算力需求。
類腦芯片可以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用于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機器人、無人機、工業設備、醫療器械、安防監控、航空航天等行業,實現環境感知、自主決策、人機交互等功能。我國政府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國內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2024年,我國智能算力市場規模超過1350億元,為類腦芯片行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類腦芯片也可以應用在疾病治療領域,通過腦機接口植入人類大腦,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擁有巨大潛力,例如用來治療帕金森。2025年3月,我國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其中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單獨立項,這為腦機接口臨床應用奠定基礎,有利于類腦芯片行業發展。
我國類腦芯片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增多。2015年12月,浙江大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推出“達爾文”類腦芯片;2019年8月,清華大學團隊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天機”,成果發表于《Nature》;2024年5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團隊開發出“Speck”類腦神經形態片上系統(SoC),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從布局企業方面來看,海外類腦芯片研制企業有IBM、英特爾、BrainChip、GrAI Matter Labs等,例如IBM推出TrueNorth、NorthPole,英特爾推出Loihi、Loihi2;國內類腦芯片研制企業有靈汐科技、時識科技(SynSense)等,例如靈汐科技推出領啟KA200,時識科技推出DYNAP-CNN,F階段雖然已有國際大廠與初創企業推出類腦芯片,類腦芯片技術正在持續發展,但受生態等多重因素影響,其產業化進展緩慢,大規模商業化落地距離仍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