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焙陽極是以石油、瀝青為主要原材料制成,是鋁電解中重要的材料,其品質直接影響到電流效率、單噸電解鋁電耗等,進而影響到耗電量和碳排放。當前國內的鋁電解屬于高耗能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背景下,產業端節能降耗的訴求下,高端預焙陽極行業迎來發展機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預焙陽極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我國預焙陽極有效產能約為2890萬噸,產量約為1055萬噸,行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僅有37%左右。按照當前我國預焙陽極年產量計算,通過產業轉向高端預焙陽極的應用,可以實現全年碳排放減少0.23億噸,對應的經濟價值高達21億元左右。
經歷產能飽和和淘汰,當前國內電解鋁產能約為4400萬噸/年,未來增量空間較小。電解鋁主要采用火電和水電兩種方式,其中水電生產電解鋁單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更為符合“雙碳”政策的發展,因此未來電解鋁產能將逐漸向云南地區轉移。云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在2020年云南全省發電裝機達到10300萬千瓦左右,其中水電裝機量約為7560萬千瓦。受益于水電資源,未來云南將成為電解鋁產能主要增長點,也是預焙陽極主要需求地區。
我國預焙陽極產能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西北、華東、華中地區,華南地區產能較少。當前國內預焙陽極產能屬于過剩階段,但就地區來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預焙陽極產能存在供需缺口。我國是預焙陽極最大生產國家,除了滿足國內需求,國內每年約有100噸預焙陽極出口量,主要出口至馬來西亞、伊朗、印度、俄羅斯等國家。
我國電解鋁技術不但突破,以及在環保背景下,國內大型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國內電解鋁產量呈現增長趨勢,從2020年的3600萬噸增長到2025年的3880萬噸。與此對應的是預焙陽極需求量也隨之攀升,從2020年的1815萬噸增長到2025年的1940萬噸。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是預焙陽極主要生產國家,當前國內預焙陽極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亟待改善。高端預焙陽極在電解鋁生產中的應用能夠起到減少耗電量、碳排放的優點,符合我國雙碳發展政策,因此未來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就市場需求方面,預計未來水電生產電解鋁備受市場青睞,屆時云南將成為電解鋁主要生產地區,該地區預焙陽極發展機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