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纖維素是通過化學、物理、生物或者幾者相結合的手段從天然纖維素中所提取直徑在 100nm 以下且長度為數微米的纖維或晶體。作為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納米纖維素具有來源廣泛、成本低、天然可再生、廉價易得等優勢,是傳統石化資源的優良替代品,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大。
目前納米纖維素主要生產方法包括機械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等,其中化學法又包括酶解法、酸水解法。根據制備方法不同,納米纖維素可分為纖維素納米晶(CNC)、纖維素納米纖維(CNF)、靜電紡絲纖維(ECC)以及細菌纖維素(BC)四類。在國際市場上,納米纖維素主要供應商為Fiberlean、Kruger、Borregaard以及Nippon Paper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納米纖維素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環保監管日益嚴格,以及相關生產技術進步,全球納米纖維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到2020年,全球納米纖維素市場規模已達到12.3億元,其中纖維素納米纖維市場占比較大。納米纖維素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2021-2026年,全球納米纖維素市場將保持以13.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
全球范圍內,納米纖維素產能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以及亞太等地區,其中北美是全球納米纖維素主產地,產能占比達到四成以上,該區域內代表國家為美國、加拿大等。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較快,伴隨市場發展,未來亞太有望取代北美成為納米纖維素主產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國,發展納米纖維素具有原材料優勢,未來我國納米纖維素市場發展前景好。
憑借良好的機械強度、尺寸穩定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抗沖擊性,納米纖維素在緩沖材料、水處理、醫藥載體、航天航空、化妝品、包裝、紡織、復合材料等多個領域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納米纖維素廣泛的適應性及獨特性能推動了其市場快速擴張,但目前來看,全球納米纖維素市場應用仍處于初步階段,距離市場化、規模化應用仍較遠。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僅有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具備納米纖維素量產能力,我國對納米纖維素的研究仍處于初期階段。納米纖維素綜合性能優良,其在電子、醫藥、能源、包裝、食品等多個領域均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未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以及相關技術進步,納米纖維素市場發展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