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又名膦甘酸、鎮草寧,是指一種內吸傳導型廣譜滅生性的有機磷除草劑。目前市面上滅生性除草劑品種主要有草甘膦、甲嘧磺隆、草銨膦等,相比于其他除草劑,草甘膦具有安全性高、持效期長、殘留性低、利于水土保持等特點,在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果園、茶園、桑園等場景中應用較為廣泛。
目前草甘膦生產方式主要有甘氨酸法和亞氨基二乙酸(IDA)法兩大類。其中甘氨酸法在我國應用時間較長、技術較為成熟,是國內生產草甘膦的主要方法。但甘氨酸法對環境污染性較大,未來在環保力度不斷加大背景下,污染更小、收率更高的氫氰酸-IDA法有望全面取代甘氨酸法成為草甘膦主要生產方法。
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廣的新型有機磷性質除草劑,近年來,在國內大力支持轉基因作物研究以及草甘膦生產技術不斷升級背景下,草甘膦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但隨著國家環保力度不斷加大、環保督察活動不斷開展,我國草甘膦企業數量不斷減少、產能也隨之不斷下降,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草甘膦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草甘膦產能約為72.5萬噸。
在國內企業數量不斷減少的同時,草甘膦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2021年國內草甘膦產能利用率接近85%。2022年5月,國家發布的《關于加強農藥監督檢查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對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登記試驗等主體的日常監督檢查和指導力度,確保農藥風險防范責任落到實處。未來在政策監督力度不斷加大背景下,我國草甘膦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上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從市場格局來看,當前國內草甘膦企業主要有興發集團、和邦農藥、許昌東方、廣信化工、新安化工、福華通達、江山股份等。其中興發集團是目前國內草甘膦產能占比最大企業,2021年其產能占比國內草甘膦總產能為25%;其次為福化通達,產能占比為22%;新安化工產能占比為11%,排名第三,三家共計占比國內草甘膦總產能為68%。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目前三家領先企業草甘膦生產方法主要為甘氨酸法,而江山股份、和邦農藥、好收成韋恩、揚農化工等企業已實現用IDA法生產草甘膦。未來隨著國內草甘膦領先企業技術不斷升級,其產能有望不斷擴大,進而帶動國內總產能止跌回升,行業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