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活性物質不同,鋰電池負極材料可分為碳系材料與非碳系材料。其中硅基負極材料是非碳系材料的細分品類,是指以硅為活性物質的負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具有容量大、效率高、安全性好、倍率性高、能量密度高等特點,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
硅基負極材料產業鏈上游為石墨、硅合金、二氧化硅、鉀鹽、無機溶劑、導電劑、其助劑等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為杉杉股份、貝特瑞、璞泰來、翔豐華、中科電氣、凱金能源、石大勝華、新安股份等硅基負極材料生產商;下游為消費、動力、儲能電池等應用領域。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石墨、鉀鹽、二氧化硅等為硅基負極材料的重要原材料,2021年國內天然石墨產量為75.2萬噸,同比增長12.9%;鉀鹽產量為695.8萬噸,同比小幅下降1.9%;二氧化硅產量為197.2萬噸,同比增長13.5%。上游原材料供應充足為國內硅基負極材料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全球硅基負極材料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重點區域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硅基負極材料出貨量為1.2萬噸,同比增長85.1%。
從產業鏈下游來看,目前動力電池是國內硅基負極材料主要應用領域,近年來,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背景下,國內動力電池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進而帶動硅基負極材料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219.7GWh,同比累計增長163.4%。在此背景下,國內硅基負極材料市場發展前景較好。
在硅基負極材料產業鏈上下游快速發展下,其市場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但由于硅基負極材料成本較高、技術尚未完善等因素,目前國內負極材料市場仍以人造石墨與天然石墨為主流產品,2021年硅基負極材料市場滲透率僅不足3%。未來隨著本土企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國內硅基負極材料成本有望不斷降低、市場滲透率將不斷提升。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近年來,在上游原材料供應充足以及下游需求增加驅動下,國內硅基負極材料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但目前國內硅基負極材料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未來行業還需不斷探索發展新機遇、提高技術水平。2020年9月特斯拉推出的4680電池在電芯容量上達到了最新突破,目前其量產進程正不斷加快,預計2023年將是其規模化應用元年,在此背景下,作為其主要原材料的硅基負極材料有望迎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