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國內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背景下,氫能作為一類應用較為廣泛的清潔能源,在雙碳目標持續推進以及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背景下,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2021年國內氫能源市場需求量已達3463萬噸,同時未來十年內其市場需求量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到2031年,國內氫能源市場需求量將增長至3891萬噸。
在國內氫能需求持續增長背景下,如何制取氫氣成為影響氫能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原理不同,可將國內制氫方法分為三大類。其中第一類制氫方法是指以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原材料通過轉化方應制取氫氣;第二類方法為工業副產氫氣方法,是指以富含氫氣的工業尾氣為原材料,通過變壓吸附等方法提取氫氣;第三類方法為通過光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其中目前化石燃料制氫與工業副產氫是國內制備氫氣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廣的制氫方法。
工業副產氫具有生產技術種類豐富、產地覆蓋面積廣等特點。具體來看,在生產技術方面,工業副產氫方法主要包括氯堿副產制氫、焦爐煤氣制氫以及包含丙烷脫氫與乙烷裂解副產氫在內的輕烴裂解制氫三大類;在產地方面,國內工業副產制氫在華北及華東焦化廠集中區;新疆、上海、山東、內蒙等氯堿廠分布區;華東及沿海丙烷脫氫項目集聚區等分布較為廣泛。
當前在國內焦炭、丙烷、氯堿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下,工業副產氫氣產量不斷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焦炭產量為4.64億噸,同比下降2.2%;燒堿產量為0.39億噸,累計增長5.2%。在此背景下,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工業副產氫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工業副產氫氣產量約為695.6萬噸,同比增長31.7%;市場規模約為562.5億元,預計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達到1283.2億元。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與工業副產氫生產方法相對應,當前國內工業副產氫市場參與主體主要包括焦爐煤氣副產商、氯堿副產商、丙烷脫氫副產商與乙烷裂解副產商四大類,主要企業包括濱化集團、巨正源股份、美錦能源等。未來在國內氫能源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以及工業副產氫技術不斷升級背景下工業副產氫仍將是我國氫能行業發展初期與中期主要氫氣來源之一,行業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