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歐盟委員會研究與創新部主任、負責歐盟生物經濟戰略的約翰•貝爾表示,歐盟正在向生物精煉廠投資數十億歐元,計劃到2030年建造300家新的可持續生物精煉廠,并表示到2030年供應量可能會增加1.1至310萬噸。美國能源部也曾提出到2030年生物質要為美國提供5%的電力、20%的運輸燃料和25%的化學品。
生物精煉(Biorefinery)又稱“生物質精煉”、“生物煉制”,是以生物質為原料(木質纖維原料、植物基淀粉、農業廢棄物等),整合生物質轉化的各種過程和設備,進行再資源化和增值化,生產各種化學品、燃料和生物基材料的過程。
生物精煉能將有機物轉化為可以替代化石生產的物品的材料,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生物精煉行業深度分析及"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近幾年,隨著全球各個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大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同時隨著全球生物精煉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精煉生產企業越來越多,生物精煉廠正在將食物垃圾轉化為有用且安全的食品、飼料和肥料成分,生物精煉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2021年全球生物精煉市場規模已達9000億元左右。
未來,隨著生物精煉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產業鏈逐漸完善,全球生物精煉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全球生物精煉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0億元,行業發展前景極好。
(1)政策推動生物精煉行業發展
生物精煉可以將生物質轉化為燃料、熱量、動力和化學品,進而保護環境、降低排放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此類活動離不開各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以及政策引導。近些年,全球各個國家制定的碳排放目標以及相應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化利用,各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動了生物精煉行業的發展,尤其是“2018年的歐盟生物經濟戰略”等直接政策,極大的促進了生物精煉行業的投資熱情。
(2)原料價格變化和高成本對行業發展形成挑戰
生物精煉行業的原材料包括木質纖維原料、植物基淀粉、農業廢棄物、城鄉有機垃圾、秸稈等,生物精煉原材料的可得性、持續性、一致性、價格等直接影響了生物精煉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性、成本以及規模等。目前,為了實現高產量和盡可能長的運行時間,生物精煉企業需要始終如一的原料質量,部分企業會購買大量生物質材料儲存起來,然后根據需要送到生物精煉廠,但是這種策略會導致一系列后勤問題、微生物分解或火災導致的生物質損失問題,以及由于交付生物質的特性變化導致的原料質不均勻問題等,這些因素導致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生產量低和產品產量低,這些因素變化對生物精煉行業發展形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