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鮮胺屬于咪唑類廣譜殺菌劑,主要通過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作為高效、低毒、廣譜型殺菌劑,咪鮮胺對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多種作物病害有效,此外咪鮮胺也可與大多數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混用,適用于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觀賞植物等病害的預防與治療。
咪鮮胺原藥為黃棕色液體,有芳香味,對濃酸、濃堿和光不穩定,冷卻則固化。咪鮮胺最早由原德國先靈農業化學公司開發,商品名為施保克,后隨著市場發展,咪鮮胺在歐洲、日本、中國、美國、以色列等多個地區實現推廣應用。我國是農業大國,咪鮮胺市場發展較快,目前我國已成為咪鮮胺生產和出口大國,2021年,我國咪鮮胺原料市場需求量已增長至4.0千噸左右。
在國內,咪鮮胺相關登記證號較多,根據中國農藥信息網數據顯示,截止至2022年11月底,咪鮮胺登記證號達370個,登記劑型包括水乳劑、懸浮劑、乳油、原藥、可濕性粉劑、微囊懸浮劑、微乳劑、熱霧劑等。在復配劑方面,咪鮮胺復配產品有戊唑+咪鮮胺、唑醚+咪鮮胺、丙環+咪鮮胺、肟菌+咪鮮胺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咪鮮胺產品市場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在生產方面,我國咪鮮胺相關生產企業較多,具體包括江西正邦、南京紅太陽股份、陜西秦豐農化、江蘇常隆農化、河南錦繡之星等。其中江西正邦咪鮮胺原藥產能利用率較高,2021年在95.0%左右。
咪鮮胺中間體包括咪唑、2,4,6-三氯苯酚、固光等,生產工藝涉及到胺化、酰化、醚化、縮合、酸化、中和、脫溶等環節。近年來,隨著生產企業技術不斷提升,咪鮮胺產品質量實現較大提升,目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未來,在雙碳背景下,相關企業仍需加大技術、工藝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助力咪鮮胺行業節能化、高端化、可持續化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內市場對高效、低毒、廣譜的殺菌劑需求較大,咪鮮胺市場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咪鮮胺生產和出口大國,咪鮮胺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實現較大提升,未來在雙碳背景下,咪鮮胺行業結構將持續優化,行業發展將向節能化、高端化、可持續化方向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