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而后進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產品。新型煤化工是指以潔凈能源和化學品為目標產品,應用煤轉化高新技術,建成未來新興煤炭能源化產業。
隨著煤炭開采技術及化工產業鏈延伸,全球煤化工行業實現了較快發展。其中,歐美以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煤化工行業起步較早,相關研究較多、技術較先進,且其政府對相關行業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是全球煤化工產品的主要生產區域、需求市場,2022年全球煤化工市場規模已超8萬億元,歐美和中國需求占比達到90%左右。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持續發展,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尋找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已經成為各國發展備受關注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煤炭第一生產大國,早期我國煤炭產業以煤炭初加工產品銷售為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引進國外煤化工先進技術和設備,大大提升了煤炭產業附加值,我國煤化工產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中國煤化工行業技術水平和市場規模都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僅煤制甲醇產量已達到8000萬噸左右,煤制氣產量超過50億立方米,大大緩解了我國對石油化工的依賴。
與中國“多煤、缺油、少氣”類似,印度尼西亞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在全球前列,2022年印度尼西亞煤炭產量超過6億噸,因此印度尼西亞有著良好的煤化工發展基礎。近年來,為提高煤炭產業鏈收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印度尼西亞政府加快了甲醇等煤化工相關產業的建設進程,推動了該國煤化工行業發展進程。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煤化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隨著印度尼西亞吸引外資的規模擴大,印度尼西亞煤化工行業獲得了持續發展,其煤化工產品產能和產量持續增加,2022年,印度尼西亞煤化工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700億元左右,需求量已連續多年超過4000萬噸。
與煤化工行業發展相對成熟的中國相比,印度尼西亞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受其經濟發展現狀、化工產業基礎現狀、人才和技術水平等因素制約,其煤化工行業技術水平較低,煤炭主要用于出口,印度尼西亞的煤化工行業還處于成長期階段,發展成熟度較低,主要通過吸引外資企業投資建廠來推動國內煤化工行業的發展,但是整體上,印度尼西亞煤化工行業發展還不夠成熟,煤化工企業還不多,存在很大的進入機會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