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又稱為PC塑料,是一種分子鏈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透光性高、抗沖擊性、耐熱、抗老化性、電絕緣性強等特點。隨著生產技術逐漸進步,聚碳酸酯種類日益豐富,根據酯基結構不同,大致可分為芳香族、脂肪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其中,芳香族聚碳酸酯憑借其結構優勢,已成為行業內主流產品。
目前,我國聚碳酸酯制備工藝逐漸成熟,根據是否使用光氣,大致分為光氣法和非光氣法兩類。其中,光氣法又可細分為脂交換法、溶液光氣法、界面縮聚法等。相較于非光氣法,光氣法具有生產工藝成熟、產品性能穩定、產品質量優異等優勢,但也存在環保性相對較低等缺點。
從制備方法來看,光氣法仍是聚碳酸酯的主流制備工藝,產能占比達到52.37%;其次為非光氣法,產能占比為34.65%。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政策逐漸實施,非光氣法由于生態環境較為友好,未來可能會成為生產聚碳酸酯的主流工藝。
聚碳酸酯下游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大致可分為電子電器、建筑材料、薄膜片材、汽車、電力、醫療器械、家庭用品等領域。其中,電子電器為聚碳酸酯最大應用領域,市場占比為30.14%;其次為薄膜片材,市場占比為18.73%;家庭用品排名第三,市場占比為16.21%。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聚碳酸酯(PC)行業發展態勢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普及率逐漸增長,消費電子市場滲透率逐漸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2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為18650.1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3.17%。聚碳酸酯憑借其耐熱、機械強度高、透光性強等優勢,逐漸成為生產電子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市場需求隨之逐漸增長。隨著我國生產技術逐漸進步,聚碳酸酯產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由95.2萬噸上漲到321.1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7.53%。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外聚碳酸酯企業主要有科思創、SABIC、三菱化學、沙特基礎、樂天化學等,國內規模較大的聚碳酸酯企業主要有萬華化學、魯西化工、盛通聚源、滄州大化、神馬化工、彤程新材等。其中,國外企業科思創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市場占比為26.38%。隨著我國聚碳酸酯企業不斷發展,自主研發能力逐漸提升,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未來有望逐漸實現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