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也叫閃爍晶體,CAS號為120-12-7,分子式為C
14H
10,是一種含有三個環的稠環芳烴,由固體多環芳烴組成的三苯介質,存在于煤焦油中。蒽為無色片狀晶體,有藍紫色熒光,具有半導體性質,不溶于水,難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醇醚,能溶于苯、氯仿和二硫化碳,易溶于熱苯。蒽具有良好的化學改性性、結構剛性和溶解性,應用領域較為廣泛。
蒽產業鏈的上游為蒽的原材料行業,包括蒽油、粗蒽、有機溶劑等。蒽油是煤焦油蒸餾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餾分,對該部分餾分進行加工,可得到粗蒽、脫晶蒽油,粗蒽繼續加工可得精蒽。現階段,已有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實現了以一蒽油為原料生產精蒽的工藝,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蒽產業鏈的下游主要是蒽產品的應用領域,包括染料、農藥、塑料等行業。
蒽的制備方法有很多,不同工藝制備的蒽純度各不相同,消耗的原材料不同,能耗率也不同。我國對于蒽的加工生產以及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國內制取精蒽的工藝有溶劑法、化學分離法、蒸餾-溶劑法、復合工藝法以及其他方法。其中,應用最多的方法主要是溶劑法,該法雖然具有操作簡單、成本投入少、能耗低等優點,但其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溶劑,回收溶劑會增加額外工序,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而我國蒽行業需要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收率,降低能耗,減少成本,提高精制效果,以促進蒽行業的持續發展。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蒽生產企業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突破,但與法國BEFS、瑞士CIBA等國際著名企業相比,我國蒽行業在綠色化、規模化、精細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下游行業的不斷發展,促使了蒽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升級,但工業化、環保化生產有較大的技術、資金難度,國內蒽行業具有一定的環保壁壘,企業數量較少。目前,蒽行業內代表性的本土企業有唐山三興化工有限公司、鹽城匯百實業有限公司、江蘇潤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金錦樂化學有限公司、鞍山市天長化工有限公司等。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蒽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蒽行業產量為6.78萬噸。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認為,蒽下游包括醫藥、農藥、染料等領域。現階段,我國生產的蒽主要為低純度產品,多用于染料領域,而在附加值高的醫藥等領域應用較少。同時,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蒽生產工藝和技術已經體現了規模化、自動化、環保化等現代化生產特點,其超前的產品研發能力、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水平是我國蒽生產企業所不能及的。因此,我國蒽生產企業需要轉變技術進步主要依靠模仿跟進的觀念,逐步淘汰技術落后、高能耗的蒽生產線,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加快高純蒽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不斷擴大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