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顧明事接受新華日報記者時坦言:“江蘇經濟發達,工業企業眾多,每年工業固廢產生量高達1億噸以上,其中危險廢物產生量近年來快速增加,污染防治壓力很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江蘇督察時提出,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部分區域危險廢物超期貯存、非法轉移和非法填埋等問題突出。”
2016年4月經過集中督查,江蘇省環保廳對淮安、徐州、江陰、太倉和昆山等五市印發《關于切實加快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的函》,要求盡快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建設。整改命令下達之后,江蘇省部分地區危險物集中處理項目建設仍未達到江蘇省環保廳規定的實質性進展。為此,江蘇省又下發規定,對部分地區產生危險廢物工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實行區域限批。
為形成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能力充足的危險廢物處置體系,江蘇環保廳對在2016年底前未完成整改的已建落后焚燒處置設施,一律不再受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的到期換證申請,共有14個焚燒處置設施進入“黑名單”,共淘汰落后的處置能力8.9萬噸。同時,進一步加強危廢規范化管理,嚴格涉危工業項目環評審批,依法從嚴從快打擊危廢非法轉移、填埋等違法行為。建立危廢規范化管理省級抽查、市級巡查、縣級檢查的“三級聯查”機制,將檢查考核結果納入企業環保信用評價體系。
新思界
化工分析師認為,通過區域環評限批,壓緊責任鏈條,將保護環境“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責任體系傳導至地方政府,倒逼地方盡快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可持續發展。全面取消危險廢物省內轉移審批事項,推行危險廢物省內轉移網上報告制和轉移電子聯單制,能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作用,促進現有集中處置設施在省內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