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解決好“三農”問題依舊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關鍵思路和方法。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農民受惠之多,是多年來少有的,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糧食生產出現了重要轉機。為響應黨的政策號召農業銀行將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作為今年“三農”金融服務工作的一號工程,全面加快涉農金融服務創新步伐,今年上半年,該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已經具備服務“三農”的綜合能力。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根據“三農”客戶生產生活情況,農行不斷豐富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平臺支付結算等基礎功能,完善惠農繳費、理財、保險等服務功能。通過成功試點“農銀e管家APP+銀訊通”模式,實現惠農通服務點“觸網”,有效的提升了全行線上線下協同服務“三農”能力。
農行增強“農銀e管家”開放支撐能力,總行版本現已覆蓋PC、手機、微信等多個終端,并已在全國范圍推廣,平臺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農行大力推進網絡融資產品創新,“農銀e管家”已與“金穗快農貸”、農行浙江分行“惠農網貸”對接,基本完成面向“產業鏈”和“惠農圈”兩大類融資產品模型的構建,并在部分分行試點涉農“產業鏈”類網絡融資產品。在農行統一架構基礎上,“農銀e管家”實現與農行遼寧分行“新e農”對接,解決了農行四川和海南分行試點企業的ERP(企業資源計劃)對接難題;與商務部電商扶貧計劃、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對接,平臺內外聯動以及對總分行的支持能力顯著提升。隨著功能逐步完善,產品不斷豐富,平臺開放共享,配套產品、制度、科技、運營、風控體系持續健全,“農銀e管家”目前已經形成具有農行特色的服務“三農”市場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17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細分市場深度市場調研報告》顯示,目前農行已在全國打造了一批“農戶+生產企業+下游經銷商”生態鏈服務模式樣板,基本形成了“縣域批發商+鄉鎮批發商+農村終端商戶”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新生態。啟動了“星火燎原”人才培養工程,面向二級分行、支行開展穿透式培訓,打造“互聯網金融+三農”、“產品+營銷”、“技術+業務”三位一體的復合型、專家式人才隊伍,為全行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農行還積極響應政府的要求、密切聯系農民的需求,對應信息時代的特點、將農行的農業務發展的特質有機結合起來。加載財政、社保、公用事業等涉農代理項目,逐步將惠農通服務點擴展成普惠金融便民點、電商交易服務點、村民信息采集點、市場營銷和農戶貸款輔助辦理點、理財產品代銷點和“三農”信息傳播點,將農村的先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最終打造成為綜合金融服務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