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快速增長,市場占比不斷提高。根據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重達到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保有量不斷增多,而動力電池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受此影響,我國新能源電池拆解機器人市場發展空間大。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裝置。我國工信部明確要求,自2016年起,乘用車企業必須為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電池已經迎來報廢潮,預計2025年,退役動力電池將超過100萬噸,新能源電池的回收、拆解、再利用重要性日益突出。
新能源電池主要包括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池殼、電池蓋等組成部分,正負極材料中含有鋰、鈷、鎳等稀有金屬,若不加以回收再利用,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污染生態環境。新能源電池經過檢測、放電、拆解后,將電池模組移出進一步拆分,通過一系列工藝可以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加以再利用,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為提高安全性,新能源電池結構固定穩定,且內部線束復雜,電解液可能存在腐蝕性,人工拆解不僅對人力需求大,還存在觸電、腐蝕等安全風險。此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種類多樣,結構、標準各不相同,拆解流程復雜且難度大。因此,單純依靠人力來拆解新能源電池工作效率低,利用新能源電池拆解機器人實現智能拆解受到關注。
新能源電池拆解機器人研制需要考慮的技術主要有:控制精度,以實現電池模組精準自動拆卸、分離、破碎等;安全性,包括安全放電、安全拆解工藝、防止污染物泄露的高效分離技術等;技術兼容性,以滿足不同結構電池拆解需求等。新能源電池拆解機器人技術壁壘高,但行業發展可以同時帶動電池回收、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5年1月,金晟新能源牽頭申報,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所、山東大學、越疆機器人、庫卡機器人、神州云海等共同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新能源汽車電池機器人化拆解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獲批,有望推動我國新能源電池拆解機器人行業發展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