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基(cell culture medium)是人工模擬動物細胞的體內生長環境,維持體外細胞存活和增殖的營養物質基礎,其主要功能是為細胞提供適宜的pH和滲透壓,以及細胞本身不能合成的各種營養物質。
細胞培養基按成分和來源可分為平衡鹽溶液、天然細胞培養基、合成細胞培養基、無血清細胞培養基、限定化學成分細胞培養基等幾大種類,其中合成細胞培養基和無血清細胞培養基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細胞培養基也可以按功能不同分為基礎培養基和補料培養基。細胞培養基是重組蛋白/抗體藥物、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藥物等生物制品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近年來,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生物制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資本投入持續增加,在部分產品領域逐漸實現進口替代。作為生物制品的關鍵原材料,受生物制品產業快速發展的推動,細胞培養基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根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1-2025年中國細胞培養基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達到了40億元以上。但是,中國細胞培養基產品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對我國生物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細胞培養基產品對外依賴度高主要是由于該產品技術壁壘高,國內起步晚,研發經驗積累不足,導致產品開發進程緩慢。細胞培養基制備與應用涉及生物、化學、物理、醫學等多門學科知識與前沿技術,配方一般包含70-100種不同化學成分(包括糖類、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促進生長的因子等),需要通過分析細胞特性和工藝試驗確定適合細胞生長的配方組份,往往需要反復、大量的實驗論證及科學分析。且不同應用領域的用戶對細胞培養基的配方有著非常強烈的個性化需求,這就導致細胞培養基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因此雖然近年來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及研究機構數量持續增長,但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的極少,我國細胞培養基市場仍舊被賽默飛、丹納赫、默克等大型跨國企業所占據。
新思界
產業分析師表示,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生物制品行業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環境逐漸惡化的情勢下,我國生物制品行業的國產化進程將會加快,市場規模必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細胞培養基市場將因此穩步上升,市場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