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微創診療器械指在內鏡診療過程中使用的手術器械,主要應用于消化內科、呼吸科、泌尿科、胸外科等。微創診療器械與內鏡配套使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應用于患者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按治療用途,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可分為止血閉合類、活檢類、ERCP 類和診療儀器類等。
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研究、開發及生產涉及材料、醫療器械、工業設計、人體工程以及電子等領域,技術壁壘較高。加之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的應用于人的身體健康及安全直接相關,因而,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從研發到生產及上市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臨床檢驗,并需要得到藥監部門的審批認可,這大大拔高了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的進入門檻。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3-2028年內鏡微創診療器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市場規模為352億元。目前,全年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市場主要被波士頓科學、奧林巴斯、庫克醫療等國際領先企業占據,三家企業占據全球市場七成以上份額,尤其是高端市場,美日品牌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近年來,中國光學、精細加工、醫療衛生、材料等科學及技術持續進步,為本土內鏡微創診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及技術基礎。加之國家為降低貿易風險、控制醫療費用、提升醫療器械的自主化,積極鼓勵和支持本土內鏡微創診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而本土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基于國內良好的市場前景及政策支持,加大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研發投入力度,并積極于國內醫療機構合作,推動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產品的升級迭代,涌現出南微醫學、久虹醫療器械、安瑞醫療器械等企業,憑借本土化及較低的產品價格優勢開拓市場,在中低端產品領域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中國醫療資源需求將持續增長。而內鏡微創診療器械國產化,不僅能夠大幅降低國內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產品的采購及應用成本,有助于減輕居民及醫保負擔,還能夠通過引導和支持本土醫療產業的發展,促進內鏡微創診療器械自主化發展,推進國產替代,降低關鍵醫療器械進口依賴度,同時有利于推動國內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