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不明原因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病變局限在肺臟,好發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CTD-ILD(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確診患者平均生存期僅有3-5年。受國內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影響,我國IPF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目前我國IPF患者數量已從2017年的22.8萬人增長至2022年的27.1萬人,持續增長的IPF患者數量為IPF藥物治療市場帶來了廣闊需求空間。
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吸氧治療、一般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是IPF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由于特發性肺纖維化病因不明,因此該疾病治療較為有限,截至目前,全球僅有兩款IPF藥物獲批上市,分別為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尼達尼布(Nintedanib)。吡非尼酮是目前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首選藥物。
當前入局吡非尼酮市場的企業主要有原研企業美國InterMune和日本鹽野義以及仿制藥企業印度西普拉、中國康蒂尼藥業、中國凱因科技等,國內吡非尼酮市場由國產產品占據主導地位,尚無進口產品上市;入局尼達尼布市場的企業主要有原研企業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與仿制藥企業中國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此外國內還有齊魯制藥、四川科倫藥業、江蘇豪森藥業布局尼達尼布研發賽道。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個巨大而迫切需要滿足的醫療市場,目前已上市的兩種IPF藥物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僅對輕、中度肺纖維化有效,能夠起到延緩肺功能下降效果,但不能完全逆轉受損的肺功能,治療效果較為有限。未來IPF藥物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國內企業還需持續加大創新力度。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罕見疾病,好發于老年群體,致死率極高。目前藥物治療是IPF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國內已獲批上市的IPF藥物有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兩種,受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影響,其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但IPF發病病因不明,已獲批藥物治療有限,未來相關企業還需加大產品研發力度,行業成長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