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包裝是醫藥工業的配套環節,在保護藥品安全、提供藥品信息、促進藥品識別、防止濫用和誤用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醫藥包裝材料根據制造材料不同可分為塑料包裝材料、金屬包裝材料、玻璃包裝材料、紙質包裝材料、復合材料等;根據使用方式不同可分為I類藥包材、Ⅱ類藥包材、Ⅲ類藥包材。
醫藥包裝材料產業鏈上游為金屬、塑料、玻璃等原材料的供應;中游為各種細分產品的生產制作;下游主要用于藥品、保健品、醫藥耗材等產品的包裝。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醫藥包裝材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醫藥需求不斷增長,疊加國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藥品研發、醫療器械等產業飛速發展,帶動醫藥包裝材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醫藥包裝材料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2019-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9.6%。
從細分市場來看,塑料包裝材料在醫藥包裝材料市場需求中占比超過43%,為市場主流產品,金屬及復合包裝材料占比接近25%,位列第二,玻璃包裝材料占比約為20%,位列第三。
醫藥包裝材料屬于多學科交叉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行業具有較高技術、人才壁壘;下游制藥企業通常與醫藥包裝材料生產企業保持長期合作,新進入者較難開拓市場,行業具有較強客戶壁壘。此外,我國對藥用包裝材料行業實行與藥品、藥用輔料共同審評審批的管理制度,藥用包裝材料需在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備案并取得登記號,行業具有一定資質壁壘。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創新藥行業不斷發展,市場對醫藥包裝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國外醫藥包裝材料行業起步早,發展時間長,在生產技術、產品種類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中處于主導地位。我國醫藥包裝材料行業起步晚,整體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行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國內醫藥包裝材料研發生產企業主要有重慶正川醫藥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華蘭藥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華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順新型藥用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